
RGB合成圖像,其中ASKAP在v=944 MHz下觀察到的複盆子的總強度圖為紅色和藍色,而WISE 12µm紅外圖像為綠色。為了呈現樹莓的結構,使用了不同的顏色圖和調整的對比度水平。線性比例應用於所有圖像。插圖是ASKAP Stokes−V放大圖像,顯示了可能的祖源。來源:uux.cn/Lazarević等人,2024年。
(神秘的地球uux.cn)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Tomasz Nowakowski):來自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和其他地方的天文學家報告了一個新的超新星遺跡(SNR)候選者的探測結果。新發現的SNR候選者,由於其形態而被稱為“樹莓”,是在銀河係半人馬臂的近側發現的。這些發現在美國天文學會的研究筆記中有詳細介紹。
超新星遺跡(SNR)是由超新星爆炸產生的擴散、膨脹的結構。它們包含爆炸產生的噴出物質和其他星際物質,這些物質被爆炸恒星的衝擊波掃過。
對超新星遺跡的研究對天文學家來說很重要,因為它們在星係的演化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分散了超新星爆炸中產生的重元素,並提供了加熱星際介質所需的能量。SNR也被認為是銀河係宇宙射線加速的原因。
最近,西悉尼大學的Sanja Lazarević領導的一個天文學家團隊意外發現了一個新的星係SNR候選者,作為澳大利亞平方公裏陣列探路者(ASKAP)宇宙進化圖調查(EMU)的一部分。該物體被命名為G308.73+1.38,因其與著名水果相似而被昵稱為樹莓。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作為大規模ASKAP−EMU項目的一部分,2023年12月,用一整套36個ASKAP天線,中心頻率為943.4 MHz,帶寬為288 MHz,觀測到了天空的SNR區域。我們意外地發現了一種新的銀河係SNR候選者,稱為樹莓。”。
Lazarević的團隊主要根據樹莓的無線電形態,將其歸類為殼型超新星遺跡。值得注意的是,在複盆子中看到的無線電頻率下的擴展外殼類似於典型的外殼型SNR。這個外殼由絲狀結構組成,最亮的區域出現在西部邊緣。
樹莓的直徑估計在32.5到98光年之間,而與樹莓的距離測量為10000到16000光年。SNR候選者被測量為在整個外殼區域上具有407mJy的總積分通量。
觀測還探測到樹莓中心附近可能存在圓偏振點源。天文學家們認為,這個點源可能是一顆中子星,也可能是在最初的超新星事件中產生的脈衝星。
總結這些結果,該論文的作者強調,需要進一步的調查來確認複盆子的信噪比狀態。
科學家們解釋道:“特別是,額外的無線電連續譜帶將使我們能夠(通過光譜指數)確認無線電發射的非熱起源;完整的斯托克斯參數將使我們可以研究極化,這是殼層SNR的一個強大特征。”。
(责任编辑:喀什地區)